立足校情,念好“双减”推进中的“三字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重要的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我校立足校情、师情、生情,通过抓好课堂改革、创新教研活动、落细分层作业等措施,在推进“双减”政策中念好“实、联、恒”三字经。
一、抓课堂改革紧扣一个“实”
为了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我们提出向每堂课45分钟要效率,在全体任课教师中倡导“有效的课堂一定要成为走出我校教学质量低谷的主旋律”。
具体表现在:首先在理科组推行“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踊跃展示”的教学改革。“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踊跃展示”是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程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为了更好地推进这种学习模式,我们组织部分教师到如东景安初中学习取经。回校后,利用每周研修活动对学生、对教师进行合作学习的培训。理科组年轻教师上研讨课、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上示范课。此外,理科组还积极倡导作业实行当堂课面批,做到当堂课的问题当堂课解决,实现课后少布置、不布置作业的目标。理科组积累了合作教学的经验后,再慢慢向文科组推广。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学懂弄透,从而缓解了学生课堂听不透,课后找培训机构或请任课老师辅导的怪圈;也预防了个别老师通过课后滥布置作业来弥补课上指导不到位的怪招。
其次,推行上朴实的课。在每周推门听课、每月举办优课评比中,我们倡导“不要过分追求课堂的绚丽多彩,不崇拜教学方式的轰轰烈烈,坚决摒弃不顾学生,不问纪律,只埋头讲课的机器型教师”;着重在“实”字上做文章,在“效”字上动脑筋,追求课堂的有效与高效。如在语文、英语教学中实行“纸片化”教学辅导模式,道德与法治、历史课堂上推行趣味性教学,生物地理课程执行当堂清教学手段。
二、开教研活动注重一个“联”
在基层农村学校,推行“双减”举措,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过重学业负担,单凭老师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教学与教研犹如两扇翅膀,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经纬,是推动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密码,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法宝。
然而,针对我校地处最偏僻的农村,学生生源差,专任教师残缺的特点,采取县城学校分学科开展教科研活动非常困难,也根本搞不起来。为此,在“双减”春风吹拂下,我校创新了教科研活动,推行所有文科和所有理科联姻,即学校组建大文科组和大理科组,分别安排教导处一名主任负责。每周三开展理科组活动,每周四开展文科组活动。学科间找“双减”等共同的话题进行研讨,即寻找最大公约数,谋求最大同心圆。
成功的实践也证明,大文科组和大理科组创新之举是有效的。崭新而有效的联姻活动促进了学科组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从而推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风格的改变、课堂效率的提升,其实也为农村薄弱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提供了范例。
三、搞分层作业强调一个“恒”
“双减”政策以降低学生课业负担为目标,以创造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宗旨。我校还通过分层作业来实施与落实,具体操作中始终强调一个“恒”字。
由于我校55%的是外来务工子女,因此学生间学习习惯、学习品行、学习基础等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刀切,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同样的作业。但是,我校的薄弱生完成同样的作业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作业负担与心理压力。分层作业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所有学生做基础题,优生再做提高题。这样能有效地保证“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薄弱生吃得了”的教学佳境。
一项创新举措、一件合理规划、一套科学方案能想出来不简单,能实施也不平凡,但要做到持之以恒有时很难。理论启示我们,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赢得人生的辉煌。为此,在推行“双减”政策下分层作业过程中,我校恪守“持之以恒”。组织教导处制定科学完备的“分层作业”实施计划与考核方案。做到天天查、周周报、月月评,克服任课教师“三日新”“虎头蛇尾”和“浅尝辄止”的现象;倡导“做就要做到底,做就要做好”的工作宗旨。现如今,我校所有任课教师每天都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同时,减轻课业负担,更好地享受双减政策带来的“红利”。
“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行,教育改革的浪潮涌动需要我们及时转变观念。今后我们要珍惜“双减”给予的“恩泽”,继续念好实施过程中的“三字经”,把这一关乎子孙后代的举措放大、做亮、搞强,让减负增效成为学校习惯,让联姻教研成为学校品牌,让分层教学成为学校常态,努力实现“铸造精致校园、实施精细管理、追求精品质量、成就精彩人生”的我校办学宏伟目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