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呈新景,驿路梨花三月开
3月22日上午,风和日丽,春光恰好。角斜镇初中语文工作室的成员相聚在角斜初中,以“同课异构”《驿路梨花》的方式,在蜿蜒的驿路上赏品味梨花,探索落实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路径。
桑婧老师创设了云南文旅局打算将小茅屋及周边打造成旅游景点并拍摄宣传微电影的情境,让学生化身为《驿路梨花》考察队,完成“布景——复原茅屋忙”、“拍摄——缕缕梨花香”、“剪辑——镜头组合详”、“字幕——悠悠驿路长”四个任务。整节课营造了舒适自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快乐生长。
符红梅老师的课堂分为三大板块:“访茅屋”“寻主人”“赏梨花”。首先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对“驿路”和“驿站”的解读,引出小茅屋,带领学生一起寻找小茅屋的主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代入感。符老师沉稳从容的教态教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达的课堂空间。
梁亚东老师以梨花的诗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略读为法,带着学生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以此引出“插叙”“悬念”“误会”的妙用;以“梨花”促思考,让学生交流总结“梨花”的内涵。梁老师语调轻柔,节奏徐缓,给予了学生交流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以舒展的姿态生长。
工作室主持人徐相斌老师创设了《驿路梨花》公益电影的围读会的情境,邀请学生一起完成三个任务:“概括故事情节,确定拍摄顺序”、“寻找茅屋主人,确定主角身份”、“理解梨花含义,确定拍摄主题”。任务群的设置由浅入深,从内容到写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演绎了精彩的课堂。
课堂与梨花共色,成长与春光同在。评课时,老师们畅所欲言,从对教材的精准把握到对教案的精当设计,从对课堂的有力掌控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大家在不断地思想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的火花,达成最优化的教学共识。
教研在路上,收获在心中。愿老师们都能自觉对焦新课标,精设计巧指导,绽放智慧的教学芬芳,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用户登录